新余发展职教的“三笔账”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8-12-15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■本报记者 蔡继乐

  初冬时节,记者来到地处江西省中南部的新余市,这里的职业教育之红火,令人惊讶。

  一是职业学校如此之多。目前,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2个,其中民办职业教育机构49个,在校学生总数8.9万人。二是政府对职教发展支持力度如此之大。已累计在城区为民办职校划拨近4000亩土地;每年30%的教育费附加足额用于发展职教。

  惊讶之余,记者又生疑惑:一个地级市为什么要如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?这其中投入和产出的账该怎样算?

  经济账

  对GDP增长贡献率近15%

  新余市面积为3718平方公里,人口只有110万人,是江西省最小的设区市。这个小城市一下子集中了50多家职业教育机构,这样的规模是否有必要?

  新余市教育局副局长廖茂桢坦承,如果仅以满足本地技能人才需求的眼光来发展职教,那么小小的新余的确不需要办这么多职业学校。但是,多年来新余市一直是以优先发展职教的战略眼光来发展职教的。

  新余市委书记汪德和常说一句话:“抓经济必须抓职业教育,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。”

  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理念,经过20多年的发展,新余市终于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、民办为主、自我积累、滚动发展的职教发展之路。

  “新余的职业教育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,实属不易。”廖茂桢说,“要评价新余的职业教育,必须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来看。”他扳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“经济账”:

  新余目前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共有在校生近9万人,这些学生90%来自全国各地,按照保守估计的生均年消费1万元来计算,职业教育每年帮新余从市外集聚资金近9亿元,并拉动了公交、通讯、商贸、服装等行业的发展。以2007年为例,新余市统计局的统计显示,当年职业教育对全市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14.8%。

  与此同时,新余市各类职业学校每年向全国输送3万多技能人才,大多奔赴长三角、珠三角一带,20多年来已累计为全国输送技能人才20多万人。

  点评:新余通过大力发展职教,除了拉动了自身经济的发展外,还为全国作出了贡献。这笔“经济账”算得长远。

  人才账

  引来企业落户和人才回流

  在新余,提起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,几乎无人不知。这是一家致力于太阳能多晶硅料、铸锭及多晶硅片研发、生产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。

  这家2006年才入驻新余市经济开发区的企业,今年的产能将达到1000兆瓦,销售收入预计超过100亿元。当地人将成功引进赛维,形象地比喻为抱了个“金娃娃”。

  能够抱来这个“金娃娃”,新余的职业教育功不可没。赛维公司总裁佟兴雪坦言:“当初之所以选择到新余落户,原因之一就是看重新余有这么多家职业院校。我们虽是一家高科技企业,但同时也是一家制造企业,需要大量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。”

  赛维公司总裁办公室副主任姚峰介绍说:“公司目前还在扩大规模,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万人的规模,其中大多数是技术工人。”

  “为了更好地满足赛维对技能人才的需要,我们将把新余市职业高专改造成赛维学院,专门培养光伏产业需要的技术人才,还专门成立了两个太阳能职业教育学院。”谈起如何为太阳能光伏产业培养技能人才的话题,市委书记汪德和显得格外坚定。

  同赛维一样,近年来因看重新余的职业教育而选择到此设厂的知名企业还有不少,如中材集团、中信国安、大唐国际等。

  其实,上世纪90年代中期,新余曾出现令人痛心的人才外流现象。“从2004年开始,尤其是随着赛维等一大批企业的落户,新余才出现了人才回流的现象。”新余市委宣传部干部肖洁说。

  点评: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帮新余引来众多企业,这些企业的落户又吸引一大批高端人才,新余发展职教的这笔“人才账”算得好。

  民生账

  破解农民就业培训难题

  中午时分,新余经济开发区附近的一条商业街有些冷清。记者走进一家小超市,发现42岁的老板李小兵正忙着联系送货。看得出来,这是一家生意不错的小店。

  李小兵原是农民,几年前开发区征了他的土地,当时他和村民们都担心将来的生活。“但是,后来发现担心是多余的。”李小兵笑着说,“市里组织了免费技能培训,还帮我开了这家小店,生意还行。”

  进入21世纪,新余的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,随着一大批企业到新余落户,经济开发区的规模越来越大。与此同时,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增加。如何解决这些农民的再就业问题,成为市委、市政府必须解决的难题。

  (下转第二版)